零用錢怎麼給?幾歲給?給多少?
長期關注兒童青少年理財教育的許旋峰認為,在零用錢議題上,父母常犯的錯誤有三:慷慨解囊不知限制,容易養大孩子胃口;恥於談錢或管束過嚴;導致孩子金錢觀念薄弱;對孩子花費一無所悉,可能造成孩子以不當行為獲取。而到底零用錢要怎麼給才剛好?以下整理各方專家及位於教育現場最前線的國小老師所提出的建議,給父母們參考。
Q1.幾歲可以開始給零用錢?
會基礎數學、能區分幣元大小就可以開始。
專家說:
長期投入兒少金融教材開發,並常到各級學校為孩子們上財金課程的陳琬惠秘書長認為,有些低、中年級的孩子在計算方面還有問題,也尚未能夠區分錢幣大小,這時可以先不給零用錢。父母可以先從生活中,另外找機會帶孩子認識錢的由來、功能與價值;或是由父母先代為保管錢,但讓孩子知道錢的流向,帶孩子先從記帳開始做起。
老師說:
張瑛蘭認為,讓孩子從小擁有零用錢,可以培養財務管理觀念,並學習控制欲望。基本上,當孩子開始有基礎的數學觀念、會簡單的四則運算、並瞭解幣元的大小區別時,家長就能發放零用錢,執行理財教育。
Q2.不同年齡,各該給多少?
調查班上平均金額,依各自生活型態做決定。
專家說:
孩子的零用錢多寡,和各自的生活型態、生活習慣及是否居住在都會區都有關係,若孩子上下學多半由父母親接送,能自行使用金錢的機會較少,則可將零用錢金額調降,另外搭配家庭打工等方式,讓孩子賺取額外的零用錢,以體會勞力與報酬之間的關係。
老師說:
可以先請孩子調查班上同學的零用錢平均金額後,再來討論適用於自己的零用錢金額及限度。原則上家長可依照低、中、高年級作區分,分別以每週50元、100元、150元為基本算法,而孩子的生活基本開銷花費,例如食衣住行、學雜費等,則不包括在零用錢的配給內,因為讓孩子在必要支出之外,還有餘裕可以支配、規劃金錢,才能達到讓他們練習自主管理的目的。
Q3. 擔心孩子亂花怎麼辦?孩子怎麼用,該管嗎?
設下安全限制即可,不必過於干涉
專家說:
發放零用錢時,可與孩子約定要以50%消費、30%儲蓄、20%用來捐贈祝福的比例來分配使用。而在能夠消費的額度之內,只要不會因為買了而透支;更不是為了買非必要物品,而向朋友同學借錢,父母不需要太嚴格限制。讓孩子擁有零用錢的支配權,不必一昧禁止他們想買的東西,反而可以經常利用他們想買的東西,教孩子聰明消費,培養正確的消費判斷力。
老師說:
東西買了值不值得、算不算亂花,其實是大人們訂定的標準。給孩子零用錢的初衷,就是讓他擁有自主支配的機會,進而建立良好的消費態度。只要在給零用錢之前,先與孩子講好生活中哪些費用應由父母支付、哪些則應該由零用錢支出,而支出的細項父母大可不必過於干涉。但可以為了健康或安全,設定一、兩項限制,例如不能購買不健康的碳酸飲料或零食等。王秋閔認為,孩子是金錢的使用新手,亂花是正常的,家長在給零用錢時,要同步教導孩子記帳、整理發票的方法,分辨需要與想要,依照孩子的不同個性來因材施教。
Q4. 零用錢應該怎麼給?孩子提出需求就給,還是定期定額給?
錢一要就有,容易造成不把錢當錢的大戶心態
專家說:
應該還是要定期定額發放,多半家長是每週給一次,專家並不贊成孩子有需求就給零用錢。因為這樣會造成他們左手進、右手出,消費起來沒有感覺,所以永遠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多少才算夠用、花多少才算超過。加上這樣的發放方式如果沒有記帳,更讓孩子無從得知自己花到哪裡去,無法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,也就難以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。
老師說:
為了讓小孩養成規劃與金錢使用的能力,王秋閔建議,家長發放零用錢的習慣可比照發薪水一樣,以固定金額、定期發放的標準為主,才不會讓發放零用錢這件事被心情好壞所左右。張瑛蘭認為,若是等孩子提出需求後再給零用錢,容易造成金錢「開口要就有」的誤導,家長也較難瞭解孩子的零用錢流向和用法。以定期、定額的方式給零用錢,再搭配上記帳習慣,才能建立孩子理性消費的概念。
Q5. 為什麼要存錢?怎麼引導孩子養成儲蓄習慣?
設定目標讓孩子挑戰,更能增加動力
專家說:
儲蓄可以幫人達成夢想,爸媽可以引導孩子為儲蓄設立目標,那目標可以是孩子很想要的高價電玩、一趟校外教學,或是在多久之內要達成的存款數字。有了目標,孩子會更有動力,平常花費時也會更加謹慎節制,且當他們靠自己的力量延遲享樂達到目標時,那股成就感更能鼓勵他們維持這個好習慣。
老師說:
以保險來說,儲蓄是為了以備將來的不時之需,若以短程目標來說,存下來的錢是為了實現夢想的工具。低年級對於幣額及算術能力尚未成熟,家長只要訓練孩子有將錢存放起來並保管好的能力即可。到了中、高年級,受到同儕影響,孩子開始會有自己想買的東西,當慾望隨之增加,家長可以教孩子把零用錢的30%存下來,當作購買東西的基金,讓儲蓄本身有了明確的意義。家長更可以帶著孩子到郵局或銀行開設賬戶,體驗實際的儲蓄經驗。
Q6. 為什麼要記帳?教孩子記帳需要注意什麼事情?
藉由帳本了解孩子消費習慣,以鼓勵取代批評
專家說:
可以在給零用錢時,就與孩子約定好「要記帳,才給零用錢」;或是先讓孩子有消費的行為,再開始記帳。透過記帳,當需要調整消費時就有所依據,能夠檢視平常生活中是否有可以省下的不必要開銷。如果生活型態有所改變,例如剛搬家導致通勤距離變長、或是剛升上國中,最好就要記帳一段時間,才能清楚自己目前的消費狀況。而在檢查小朋友帳本時,要盡量當聽眾就好,讓孩子先表達為何如此用錢的想法,用正面的態度鼓勵孩子保持良好習慣;如果對於帳本上的細目經常嚴厲的嘮叨批評,反而容易造成他們選擇逃避或應付了事的態度。
老師說:
要求孩子記帳,除了能讓家長觀察孩子消費的習慣、從旁引導之外,更能讓孩子學會節約的好習慣。王秋閔說,最簡單的記帳方式,就是將消費的日期、品名項目、價格、結餘都詳實紀錄,並夾帶發票,在每週結束後交給爸媽檢查。張瑛蘭則建議家長,可將孩子每月所需的生活與教育費統整起來,成為教導記帳的範本,例如每個月的三餐費用、學費、交通費、補習費、娛樂費、雜費支出等,讓孩子瞭解,除了零用錢之外,這些花費項目也是投資成長的一種。
Q7. 當孩子非要名牌商品不可時?
將等待購買的時間拉長,教孩子懂得珍惜
專家說:
要克制慾望不是件容易的事,孩子在學校有時很難避免同儕壓力,爸媽可以提醒孩子要考慮自己的能力範圍去做消費,也可以鼓勵孩子提出必須購買的理由來說服爸媽,這也不失為訓練他們與人溝通談判的好機會。
老師說:
張瑛蘭建議,當孩子要求買名牌或流行商品時,家長無須當下否決,可以擔任贊助者的角色,在零用錢之外,多給一些小額補助,作為夢想基金,將完成購買的期間延後,挑戰孩子是否能妥善存錢,不受外力誘惑。若他成功地存到了目標基金,表示在存錢的過程中,已思考過物品的價值,等買到了也會較為珍惜。王秋閔也認為家長對此可持開放態度,若孩子能提出合理的原因說服爸媽時,家長就能視情況而酌量贊助購買。
Q8. 當孩子說零用錢不夠,該怎麼辦?
是欲望過多或生活型態改變?請孩子提出預算表說明
專家說:
這會是個很好的教育機會,當孩子要求增加零用錢時,爸媽可以請他們提出「預算表」,依據記帳的內容,估算自己接下來生活中的各項預算,並以此向爸媽說明增加零用錢的理由。討論過後,若合情合理,就可適量增加。尤其遇到小六升國一時,更適合讓孩子做這樣的練習。
老師說:
零用錢不夠,代表在「儲蓄」與「消費」兩大部份沒有調配好,才造成超支的結果。對此,父母要先看孩子的記帳本,查看是哪部份的支出過多,如果是借給了同學、或購買過多零食,代表他行有餘力、慾望過多,此時父母不該讓步,藉此讓孩子瞭解金錢控管不佳的後果。
Q9. 要提供孩子額外增加收入的方法嗎?可以用獎金鼓勵孩子做家事或有好成績嗎?
透過以勞動換獎勵金,讓孩子體會錢不是憑空而來
專家說:
兒少理財教育達人許旋峰對此持正面看法,他認為錢的確可以作為鼓勵孩子的方式之一,無論是幫忙大人跑腿、做家事,或是在課業比賽上表現優秀,適度的以獎金鼓勵無可厚非。如果孩子開始對賺錢產生興趣,爸媽可以在安全、合法的前提下讓孩子試著用自己的方式賺錢,並在過程中觸發孩子去思考問題的解決方式,或提高效率的方法,同時更要讓孩子認識賺錢的風險,以及保險的概念。
老師說:
雖說這是個頗受爭議的話題,但既然學校都會以提供獎學金來鼓勵成績優秀者,親子只要溝通好獎勵金發放的標準,這就是個適度鼓勵的好誘因。不過,建議家長可以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願望和夢想,然後提供他做家事賺取獎勵金的機會,能讓他習慣金錢與勞動的報酬關係。並簡單區分,個人領域算是自己的責任,不須要發放獎金,在公領域部份,則可酌量給與報酬。
留言列表